70年筚路蓝缕,70年沧桑巨变,古老的神农大地、红色的湘东沃土走向青春焕发、生机盎然的中国动力之都,湖南省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株洲作为国家八个重点工业建设城市之一,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大力发展“一谷三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脱贫攻坚有效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充分发展,开辟出具有株洲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图:株洲市统计局局长兰军介绍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全力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突出轨道交通、汽车、航空三大动力产业的引领。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2018年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7%。2012-2018年,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31.3%。 IGBT、北汽株洲基地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株洲面世。 目前在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株洲有37个,成为全省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市州,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航空、陶瓷、冶金、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较完备产业体系。电力机车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国内中小航空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中车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公交车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70年来,先后诞生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等中国工业史上290多项第一,为“复兴号”高铁、AG600大型水陆飞机等大国重器贡献了株洲力量。涌现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车电机、中国航发、北汽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大型工业企业,其中产值过百亿元企业4家。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规模突破千亿,成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首个突破千亿的地级市;2018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172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41.32亿元,年均增长13.3% 改革开放以来,株洲经济快速发展,其中1994年、2005年、2009年GDP分别突破100亿、500亿和1000亿元,总量、人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4年GDP跨越2000亿元大关,2018年经济总量达到2631.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52年的365.4倍,年均增长9.4%;人均GDP 65442元,是1952年的137.1倍,年均增长7.7%,达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正向高等收入水平迈进。 图:新中国成立来株洲市GDP总量及增长速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改革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株洲在经济总量持续攀升的情况下,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创新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几十项光荣称号,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环境提档升级,教育医疗方面也加速发展,文化体育蓬勃发展,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成为全面幸福的小康之城。 (谢伟平,金燕,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