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承受16年家暴后,41岁的李美芝第一次拿起电话报警。 她说,被丈夫杨爱静往死里掐住脖子的那一刻,她灰心了,决定离婚。在此以前,她忍受着丈夫的谩骂和拳打脚踢,起因包括没有上交当月的工资,或是把包子馅做咸了。女儿杨瑞立长大后,也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这些声音几乎没有被外人听见过。2019年5月的这次报警,可能是她们第一次发出所有人清晰可闻的声音。 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4.7%的已婚女性曾遭受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7.8%的农村妇女明确表示受到过丈夫的殴打。李美芝也一样,她身上的伤痛没有被外人当回事,连她自己都习惯了。那些争吵和落在她们身上的拳头,都无声地消失在屋内,很少在外面引起涟漪。 李梅芝报警后,警察来到屋门口,村民围成一圈,这个家庭的伤疤才被人看见。很多村民说,直到那次,才知道这个家里有这么深的矛盾。 然而,这些关注没能将这个家庭从家暴的漩涡中拉起。2019年6月7日,杨瑞立死在生父杨爱静的刀下,年仅16岁。 矛盾 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家村,周围人最近几个月才注意到这个家的紧张气氛。 从2003年结婚至今,李美芝常常受到杨爱静的殴打。和很多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一样,她选择忍耐,因为她想让一双儿女在完整的家庭长大。 李美芝一直没有向外界求助过,没有报警,也不向邻居倾诉。被打了,她就默默回到娘家,过几日,再被丈夫接回家。 李美芝的母亲张丽云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女儿回家后从来不说自己被打了,也不告诉他们家庭矛盾的起因。杨爱静来了,也不会向二老解释,总是径直走到李美芝屋里,唤一声“走吧”,李美芝就会跟着他回到翟家村的家中。 李美芝回忆,女儿杨瑞立小的时候,就会在父亲家暴时保护自己,拉着父亲说“爸爸,别打了”。等杨瑞立长大,她也开始受到父亲的家暴,起因都是琐事。杨瑞立读初中后,矛盾的根源又多了一条,杨爱静不愿意女儿继续念书,放假都催着女儿出去打工。杨爱静多次表示,因为家里有个儿子,以后娶媳妇、买车买房要花很多钱。 只是,当门吱呀一声关上,这些声音很难被外人注意到。 最早发现端倪的,是杨瑞立的班主任。今年春节后,即将中考的杨瑞立成绩退步得厉害,精神状态也很糟糕,很少和同学老师说话,“仿佛变了个人”。班主任主动和杨瑞立沟通后才得知杨家的矛盾。 后来,杨瑞立与父亲的关系愈加紧张,便申请住校,周末也不愿回家。4月18日,她向她家所在的金阳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写下一封《求助信》,信中她表示:“因为我父亲重男轻女和家暴的影响,已严重危害到了我的人身安全和学习生活,造成我的严重不适。” 邻居见证了这个家里至少两次比较激烈的争吵,杨瑞立一度离家出走。在4月26日的争吵中,杨瑞立还报警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部门都称曾介入调解。校长李景峰曾派老师分别给杨瑞立的父母做思想工作,为杨瑞立提供心理疏导。街道司法所所长张银玲和法律顾问为杨瑞立提供了法律援助,村干部曾上杨家调解矛盾,辖区派出所民警也多次出警。 到了5月,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家人的矛盾缓和了。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向上述部门了解情况时,在场人员均表示,杨父“态度还是很好的”。经调解,杨父同意供女儿上高中,但表示“只管到18岁”,也答应用更好的态度面对家人。 李景峰告诉记者,杨瑞立到5月后整个人的状态很稳定,成绩也稳定在年级前40名,“肯定能考上高中”。邻居也表示,没听说这家再有矛盾和争吵。 然而,6月7日上午,杨瑞立在家中被杨爱静杀害。警方出具的法医鉴定报告显示,杨瑞立身中4刀,其中一刀命中心脏。这天,距离中考还有3天。 忽视 凶案发生前,李美芝和杨瑞立已经有近一个月没有回过翟家村家中。那几天,杨爱静告诉李美芝自己在50公里外的滨州市打工,李美芝便让杨瑞立带着弟弟小涛回家拿书。 回家后,杨瑞立发现打不开屋门,让小涛打电话询问父亲备用钥匙的位置,没想到半小时后,杨爱静便赶回家中。 小涛事后向李美芝回忆,杨爱静回家后,让杨瑞立把妈妈叫回来,但杨瑞立回道,“你们大人的事我管不了,你叫我妈回来,还是打她。”后来,两人越吵越厉害,杨爱静情绪变得激动,拿刀进了屋。 小涛回忆,当时父亲问姐姐“服不服”,姐姐回答“服”,还听到了姐姐大叫的声音。后来,杨爱静一个人从房间出来,小涛透过门缝看见,姐姐倒在地上,没了声响。 但邻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那天早上,她没听到隔壁有任何声音。更多时候,院墙里头的其他声音也没能被听见。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走访了翟家村10多户村民,村民均表示,此前不知道杨家有这么深的矛盾,很多人甚至在杨瑞立遇害后,才知道有这回事。 村子里与杨家离得最近的3户村民说,几乎没有听到过杨家人争吵的声音,对杨家家暴的情况也不清楚。他们均表示,没有亲眼见到过杨爱静打老婆,也没有见到过李美芝身上有伤。 “谁家两口子没矛盾、不打仗的?”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走访过程中,每一个村民都说了这句话。翟家村和李美芝娘家所在的银高村的村主任这么说,街道办妇联主席也这么说。一名村民直言,“别人家的矛盾,不管不是事,管了反而有事。”也有人说,杨家的事情“不好管也不敢管。” 在村里,杨爱静没什么朋友。人们倾向于用老实、内向形容杨爱静,但不愿意和他来往,因为觉得他性格偏执。曾有人帮忙调解他家的矛盾,却被杨爱静认为别有所图。 杨爱静的大嫂曾向《北京青年报》表示,杨爱静并不像村民口中说的那么老实,“他是窝里横”。她听说,杨爱静17岁被父母管教时,就敢对父亲动手,后来因为争夺房产,还掐过三嫂的脖子。因此,杨爱静与同村的三哥从不来往。 李美芝的母亲告诉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逢年过节,杨爱静从来没有来看望过,只是偶尔跟着女儿回来。家庭产生矛盾时,杨爱静曾数次拿起水果刀威胁。今年5月,因为担心妻子要离婚,他还把结婚证和户口本撕碎。 在李美芝和她母亲的叙述中,杨爱静家暴的情况并不少见。李美芝告诉记者,她和女儿常常被杨爱静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一次,耳环在被扇耳光后不见了,5天后才在沙发下找到。李美芝的母亲说,连家里的扫帚柄都在家暴中被抽烂了。 如果身上被打出伤痕,或是哭得两眼发肿,老师印象中最守规矩的杨瑞立会请假不去学校。因为常被扇耳光,她今年过年前把一头长发剪短了。 李美芝给很多人看过女儿的照片,止不住地夸女儿生得漂亮,又懂事。即使在女儿去世后,仍旧如此。但李美芝几乎没有向外界求助过。邻居、村委、妇联和公安机关都表示,之前对这个家庭家暴的情况也一无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