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王太力:如果浩沙明知道自己只有几个月的租期,又不想延期,也不想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它还宣传,比如将五年到十年的预付卡卖给消费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样很有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 专家表示,如果是遇到欺诈行为,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 记者梳理典型案例发现,预付卡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在美容美发、健身、摄影、汽车美容、餐饮等领域,但由于目前的预付卡备案制度存盲区、处罚力度较轻、征信体系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导致这一领域乱象频发。专家坦言,预付卡消费亟待规范和监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邱宝昌:监管部门对预付费的资金要进行相应监管,同时要从预付费的金额当中提取一定的保证金。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00多条司法和经营风险提示,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却在屡屡开店欺骗消费者。这中间有法律法规的滞后和缺失,比如在2012年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中,仅涉及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三个行业,而对健身、美容美发、教育、文娱、网约车等领域没有覆盖。 同时,我们的监管部门也要守土有责,提升资质门槛、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企业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让恶意失信企业无路可走。如何约束企业,让他们在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框架内行事,相信有关部门能做的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