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国内市场才做了2%,这些公有云厂商怎么就要出海了?(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14
摘要:举个例子,经历多年双十一的磨炼,支持数据高并发是阿里云的优势之一,通过云迁移的方式,阿里巴巴得以将这部分优势迅速打包输出。在今年 3 月 Lazada 的七周年大促中,杨润华带领团队在印尼举办了一场跨六国的音乐

举个例子,经历多年双十一的磨炼,支持数据高并发是阿里云的优势之一,通过云迁移的方式,阿里巴巴得以将这部分优势迅速打包输出。在今年 3 月 Lazada 的七周年大促中,杨润华带领团队在印尼举办了一场跨六国的音乐会直播,当中的并发量(同时在线人数,不是总人数)达到 3 万人次。

焦点分析 | 国内市场才做了2%,这些公有云厂商怎么就要出海了?

今年 3 月,Lazada 在七周年大促活动中请来了英国歌手Dua Lipa,举行了跨七国的电商 APP 直播活动。

“我们准备了 20 万人次的并发规模,这是东南亚首次有电商APP实现跨市场同步直播。”杨润华说。除了 Lazada 以外,通过阿里云出海策略的推进,阿里巴巴的中台体系还将落地至南亚电商平台Daraz、土耳其电商平台 Trendyol 等公司。

把国内优势业务与技术模块打包,再通过公有云整合输出到海外,这套打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公有云厂商采用。

如同电商之于阿里,游戏之于腾讯,在腾讯云的出海中,其云服务也根据游戏行业特性提供产品应用。腾讯云国际业务副总经理王毅就曾表示,游戏有对语音聊天、渲染、网络、实时性等要求,腾讯云产品可以打包给客户去用。

对于客户来说,直接采购“云+应用”省去了重复造车轮的步骤;对于厂商自身,公有云出海连带打通了业务出海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把技术与产品打包卖出海外,也能弥补云服务出海所需的庞大开支。

公有云厂商的“烧钱”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阿里云虽将年营收做到 200 亿元,但尚未盈利;腾讯云掌舵人汤道生在上个月接受 36 氪采访时表示,腾讯云仍在高速扩张阶段,短期的盈亏并不是问题;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厂商没有能力实现盈利,以阿里云、腾讯云现在的体量来看,砍掉一些数据中心和人员开支,实现盈利并非不可能,但这与他们追求高增长的目标相违背。阿里云智能战略与市场部总经理郭继军就曾表示:阿里云今天要想盈利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增长。

“阿里云什么时候实现盈利,实际上与国内云的转化市场密切相关,只有达到一定规模,云服务才能真正获利。”郭继军对 36 氪说。

至于确切的盈利节点,国内的公有云厂商都无法给出时间表,一个可以参考的周期是:2004年成立的亚马逊AWS ,到 2015 年才首次公布盈利,国内的厂商要花多久?没人能说得准。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