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打造“苏”式改造模式。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介绍,苏州完成了老旧小区基础数据库建设,计划建设城镇老旧住区改造管理系统,将居民意愿作为项目生成的重要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安排优先序列,形成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发起“出资‘一块’钱,‘一块’来改造”行动,培育居民参与改造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直面痛点,“改”到居民心坎上 如何“改”到百姓心坎上,让老旧小区焕发青春,各地涌现出很多创新做法。南京市副市长邢正军介绍,为解决居民上下楼难问题,南京摸索总结出一套“业主主导、政府搭台、专业辅导、市场运作”的有效做法,出台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实施办法》等文件,截至6月底,该市已加装并投入使用976部电梯,占全省加装电梯总数的82%。南京还把构建老旧小区长效治理机制作为最终目标,整治前便成立管理主体,制定管理方案,介入整治工作管理和监督。 老旧小区管线整治,因涉及不同单位,在推进中常面临阻力。盐城在改造酒厂宿舍片区时,由市住建部门牵头,组织协调供电、供水、电信等部门参与支持,供电部门出资400多万元实施杆线入地,电信部门将“飞线”全部地埋,供水单位无偿改建老旧管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良好局面。 停车难也是老旧小区居民的一大痛点。镇江市积极整合老旧小区周边资源,利用拆迁闲置地、危房解危腾出地建设停车场,并进行智慧停车管理试点,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题。 政府主导,探索市场化参与机制 钱从哪来,是改造老旧小区首先需直面的问题。据了解,老旧小区改造面广量大,单纯依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必须在坚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鼓励居民参与。 苏州等地已迈出探索步伐。“苏州引进阿里菜鸟等旗舰企业参与改造,提升配套服务,首个菜鸟驿站已在昆山中华园小区开业。我们还首创国企、银行合作方式,中华园改造项目获建行贷款4500万元。”吴晓东说,目前,苏州共有8个改造项目完成金融机构融资计划3.26亿元,发放地方政府专项债7000万元,突破了一直以来单一依靠财政实施改造的情况,为形成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创造条件。 张家港市则建立了乡镇企业反哺机制,钢村嘉园小区改造投资约9200万元,全部来源于当地乡镇企业。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我省要求积极探索市场化参与机制和改造收益让渡分享机制,吸引电梯、快递、停车、物业服务等专业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各类服务设施的改造、建设和运营;支持以“平台+创业单元”方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服务新业态。我省还要求各地整合相关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引导居民出资共同参与改造。 周岚介绍,受疫情影响,截至6月底,省政府明确的今年50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已有55.4%的项目进场施工,总体进度比较慢。考虑到下半年疫情的不确定性,要求各地务必“赶前不赶后”,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列入国家改造计划的244个项目要逐一销号按时完成,确保省定500个项目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