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到天津全运会,一场体育盛会让这些城市在收获巨大经济效益和传媒美誉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并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也让市民对城市更富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明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在西安举行。在筹备过程中,这座千年古都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它正经历着由内而外的蜕变,用全新的面孔迎接世界的目光。 一场盛会 升级一座城 “榴花绽放灞河之滨”,7月1日,西安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和游泳跳水馆竣工并交付使用。至此,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全部竣工交付。这也标志着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中心全面建成,“十四运”由备战转入实战阶段。 自2015年陕西取得全运会承办权以来,西安紧锣密鼓推进“迎十四运”建设,由于准备周期长,有人会问,为了一场盛会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 简而言之,一个家要请客,总需要收拾干净,给客人留下好的印象,或者买盆花,换换窗帘,用请客的机会,提升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正是人之常情。 一座城市举办一场盛会同理。无论是奥运会、大运会、全运会,都是国内外的大型盛会。数以万计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来到一座城市,要比赛、生活半个月,无论如何,这都不是“小事情”。 回首过往,广州为举办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在交通方面下足了功夫,投资12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修了珠江大桥、全封闭的环城高速公路、新国际机场等,加快了广州的市政建设步伐;南京为举办十运会,修建了城市的第一条地铁,在长江边创立了“滩涂起新城”的奇迹;天津为迎接十三运,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整修道路110多条,新建、提升绿化面积1742万平方…… 可以说,没有哪座城市举办盛会是自然而然的。“十四运”作为西安城市历史上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一场体育盛会,确实对整个城市建设提出了极大的考验。 当然,城市要升级,总是需要借助一些契机,“十四运”对于西安而言,就是一个契机。 毕竟“十四运”的举办,是一次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快速提升、充分展现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水平形象的极好机遇。 可以想见,为迎接“十四运”,欢迎更多参赛者与观赛者,西安的体育场馆、酒店、市政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将大力改造提升,公园城市建设节奏将加速,文化、旅游、会展等行业的国际交流也将大大增多,而这些,无不是西安迈向世界城市的窗口和台阶。 一场盛会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一场国家级体育盛会,给一座城市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短期的举城狂欢。除了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给城市基础设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而这些基础设施最终都将惠及广大市民。 火热的七月,西安奥体中心“盛世之花”如约绽放。如果说,西安奥体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完善了城市体育的设施配套,那么,西安区域交通、绿化、基础设施等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则更是直接提升了整个西安的宜居品质。 对此,西安市委书记王浩曾表示,要以迎“十四运”为抓手,担负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利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机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打通断头路,加强城市管理,解决交通拥堵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自2019年以来,西安以迎十四运为契机,持续抓好“三改一通一落地”(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断头路打通,架空线落地)建设。如今,走过西安的大街小巷,城市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这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便是体现在交通上。断头路,对于市民的出行来说是让人糟心的问题,让原本很近的距离就是因为路没通可能要绕上一大圈。 为做好迎十四运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工作,近年来西安市努力破解城市路网规划,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市民出行难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断头路打通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西安区域内58条断头路目前已打通35条,剩下23条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另外,凭借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基建快车道,当下,快速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交通优化提升项目正加紧实施。7月1日,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重要交通保障项目的朱宏路主线桥正式通车。目前地铁5、6、9号线一期车站全部封顶,实现“三通”。 若将体育场馆、交通建设等看作是一个城市的“面子”,展现着城市的形象,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面子”背后的“里子”,承载着百姓的幸福。 过去提起背街小巷,人们总会想到街面窄挤、秩序混乱。不过,自2019年以来,西安以迎十四运为契机,全力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让昔日这些背街小巷华丽“变身”。 位于西安市皇城西路附近的新民二巷,改造前周边有6处违法建设、4 处“破墙”店铺,仅160米长的路面坑坑洼洼,垃圾随处可见。 “这墙上照片里的东西可能年轻人没概念,但是我都熟悉,走在这条小街上,感觉挺好的。”住在周围的一位老人说。 改造后的新民二巷,32副极具生活气息的墙画贯穿了整条街道,或展示民俗,或讲述历史,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息和深邃的历史厚重,现已成了一处都市中闹中取静的“文化角落”。 据了解,西安计划于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主城区599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任务,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开工实施476条,完成提升改造56条。这其中,新城区皇城西路等24条示范街项目,提升改造后更是成了区域新亮点。 另外,在西安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的同时,西安老旧小区改造早已全面展开。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318个、1999.2万平方米,惠及群众22万余户,各项工作均按计划稳步推进。 当然,在提升“硬环境”的同时,西安更注重打造城市的“软环境”。毕竟文明又温暖的行为传递着城市的温度。 在西安,以道德模范、“雷锋志愿者”等组成的“示范天团”,高规格引领着城市文明新风尚;在西安,“迎十四运 创文明城”品牌活动涌动全城,用文明刷新城市“气质”,高品质示范文明健康生活新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