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问责中国饥不择食?“白澳”连中国南极科考都盯上了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8
摘要:紧跟美国,对中国大小动作不断。 最近澳大利亚真的病得不轻。 其中,“病情”最严重的澳大利亚现任高官,恐怕要数内政部长彼得达顿。此人的反华“历史”异常丰富,而且本身就是澳大利亚的极端右翼,是典型的“白澳政策”拥护者。 日前,他更狂妄地提出,要

紧跟美国,对中国大小动作不断。

最近澳大利亚真的病得不轻。

其中,“病情”最严重的澳大利亚现任高官,恐怕要数内政部长彼得·达顿。此人的反华“历史”异常丰富,而且本身就是澳大利亚的极端右翼,是典型的“白澳政策”拥护者。

日前,他更狂妄地提出,要求对中国新冠病毒的来源等问题进行独立调查。

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一个保守派智库还在27日发布一份报告,把矛头若隐若现地对准了中国在南极的数个科考站。

澳大利亚媒体和一些学者借机渲染中国在南极的军事色彩,以及“中国在南极的战略雄心超过了澳大利亚容忍的限度”。声称,澳大利亚必须在南极行使自己的“主权主张”。

面对澳大利亚一些人的挑衅,中国当然有自己的“反制牌”。而且,这些“反制牌”足以打疼一些澳大利亚右翼。

1

在疫情中,达顿首次受到关注,不是因为他的反华言论,而是他成为第一位染上新冠病毒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部长。

那还是在从美国开完“五眼联盟”的碰头会,返回澳大利亚后确诊的。舆论普遍担心,曾和伊万卡亲密合影的达顿,有没有把病毒传染给伊万卡?

痊愈后的达顿最近半个月很抢镜,配合美国接连发出对华挑衅性言论。

4月16日,在他确诊以来首次接受电视专访的时候就提到,“对于一些容易受中国政府影响的人,澳洲当局将会有进一步的因应措施”。

17日,达顿又拿所谓“透明度”做文章。他说,中国应该回答有关新冠病毒的来源等问题,以体现所谓“透明度”。

26日,他更进一步,要求对中国新冠病毒的来源等问题进行独立调查。

这就奇怪了。作为内政部长的达顿最应该忙于国内抗疫,为什么突然想起“问责中国”来了?

说白了,也简单。

据说是他从华盛顿得到“消息”说,美国有人掌握了有关新冠病毒起源的文件。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掌握了,为嘛不公布,反而私底下搞小动作。

更令人不解的是,达顿都说自己没看过那份文件。既然都没看过,他又为嘛跳得这么高?甚至直接说出“我们知道,这不是病毒第一次从野生动物市场向外传播的事件”?

对不起,我们不知道,在科学溯源得出病毒来源结论之前,谁也不知道。

根据以往经验,得到“消息”显然是噱头,领回对中国发难的“旨意”才是正题。

今年50岁的达顿是自由党里的资深人士,也是被贴上“反华”标签的政客。

达顿是特恩布尔时期的移民部长,曾逼宫特恩布尔失败。因为他被视为自由党内的强硬派,虽是移民部长,却极其“反移民”,推崇“澳洲价值观”。这样的人,不得自由党内开明派的认同。

等到莫里斯时期,达顿转而担任内政部长,公然声称,中国与澳大利亚价值观“格格不入”,同时激烈批评中国对澳大利亚进行网络攻击,“干涉内政”等。

这被澳大利亚媒体ABC认为是“迄今为止,澳大利亚政府部长对中国构成威胁发出的最强硬言辞”。

达顿是澳大利亚极端右翼,典型的“白澳政策”拥护者。他的这一立场不仅针对中国,也针对所有有色人种。

除了“反华”,他这类右翼政客还有一个特点是,华盛顿在他们心中的分量甚至重于堪培拉。如果华盛顿对中国撇了一下嘴,他们马上就可能会对中国龇牙。

而且,这三年多年来的偏激舆论已经毒化了澳大利亚的对华氛围。对澳大利亚政客来说,迎合这种扭曲的氛围,可以兑现成政治资本。

这样一类人,说出什么离谱的反华言论,都不足为怪。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澳关系就是达顿这类人搞坏的。

2

澳大利亚保守派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于4月27日出台了一份报告,将目光瞄准了在南极的中国科学考察站。

该报告渲染“澳大利亚地方政府一直为中国的南极科考提供支援和服务,但是中国在南极的地缘政治雄心变得越来越让澳大利亚担心”。

《澳大利亚人报》27日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更是煽风点火说“这份新报告显示,澳中在南极的40年关系在不信任程度上达到了新高点,北京方面通过阻挠关键的环境评价,破坏了达成共识的南极条约体系。”

而这份报告声称,2013年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政府与中国国家海洋局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支持服务。根据该协议,中国船只被允许进入当地的霍巴特港,并获得技术和设备检查等方面的服务。

2014年,澳大利亚政府还与中国签署了南极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向南极派出的破冰船会定期访问霍巴特。比如,“雪龙”号和“雪龙-2”号破冰船于2019年11月停靠霍巴特港,“雪龙-2”号于今年3月返回中国。

关于这次科考行动,新华网也有报道: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的“雪龙2”号是首次参与南极考察。“雪龙2”号10月15日从深圳起航,11月4日停靠霍巴特港,靠港期间进行了燃油、淡水、食品和备件补给,并迎来33名考察队员上船。另一方面,“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10月22日从上海出发,11月7日停靠霍巴特港,与“雪龙2”号首次“会师”。

澳大利亚方面的这份报告称,他们担心霍巴特港有可能未来成为中国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停靠的主要港口,这艘破冰船目前正在建造中。澳大利亚还用飞机将中国的探险者从霍巴特运送到南极洲和南极洲内部。澳大利亚提供的这些在南极的后勤和科学支持,中国会给予经济报酬。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