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苗研发攻关时间紧、任务重,科研攻关团队在局部研发环节,由以往的“串联式”变为“并联式”,提升了研发效率,同时也意味着更高的工作强度和更集中的投入。例如,在疫苗的有效性评价环节,以往是对不同种类的动物逐一进行有效性试验。采用并联的方式后,则是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同时开展有效性试验。“我们每天工作都在16个小时以上,相当于把一天当成两三天来用。”王泽鋆说。
在研发机构昼夜奋战时,国家药监局也启动了一系列特殊审批机制,打开了疫苗研发的快速通道。
以往研发机构需要将申报材料备齐后一次性提交,现在可以滚动提交材料,国家药监局同步进行审核,以提高审批速度。此外,相关部门还召开了多场专场技术沟通会议,把疫苗获得批件时很多药监部门关注的问题解决在了研发过程之中,大幅缩短了审批时间。
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中国贡献
当前,我国已经有3个新冠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这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
“除了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外,其他3条疫苗技术路线的研发也在加快推进。”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完成疫苗毒株的构建和质检方法的建立,正在进行质量工艺研究和质量检定,中试生产、动物攻毒试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也在同期开展;重组蛋白疫苗已经完成了毒种的构建,正在开展细胞和毒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考察、动物攻毒试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核酸疫苗方面,也进入到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阶段,并同步开展临床样品的制备和质量的检定工作。
“上述技术路线的疫苗预计将于4、5月陆续申报临床试验。”吴远彬说。
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是一个重大进展。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也强调,临床试验分为三期,其目标和意义、方案、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因此,“即使我们在应急的情况下,实际上在整个评审过程中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不能够降低的”。
疫苗是本次疫情防控的关键,全球多个国家正争分夺秒地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4月8日,全球共有115个候选的新冠疫苗正在开发中,其中78个已经确认展开试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候选疫苗有5个。
“下一步,中国生物将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加速科研攻关,力争早日完成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研究,尽快制备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在投入应急使用的基础上,大规模投放市场,满足国内国际需要,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影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在疫苗研发方面,中国也积极倡导全球合作。中国全力研发新冠疫苗并取得新突破,不仅是为了防控本国疫情,也是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云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