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美丽溧阳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日前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全国29个产业基地中,溧阳绿色铸造特色产业基地榜上有名,这是溧阳市竹箦镇继2017年荣获全国首个“中国绿色铸造小镇”称号后,再获“国字号”荣誉。 从“中国绿色铸造小镇”到“国家火炬常州溧阳绿色铸造特色产业基地”,无疑是溧阳市竹箦镇铸造产业发展的又一次飞跃。一个以铸造为支柱产业的茅山革命老区小镇是如何短时间内再一次实现快速蜕变的呢?近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竹箦镇并走访多家铸造企业,探寻竹箦镇铸造产业从“丑小鸭”华丽转身为“白天鹅”的发展路径。 围绕集聚集群 做强传统产业 作为全市铸造产业的承载地,竹箦铸造的发展也经历了“傻大黑粗”向“窈窕淑女”的阵痛嬗变。2015年,竹箦镇抢抓机遇,强化科技、产业合作,依托传统铸造特色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绿色铸造科技产业园”,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促进了全镇铸造产业向着健康方向做大做强。 记者日前在“绿色铸造科技产业园”看到,路、管、网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纽威锻造、金桥机械、新力机械、新明机械等一批企业复工复产正如火如荼。 2018年4月,主板上市企业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园区,建设长三角高端阀门锻铸件生产基地——纽威精密锻造(溧阳)有限公司,这标志着竹箦镇在推动产业集聚、深化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纽威精密锻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于去年11月试投产后,运转状况良好,今年以来,订单金额已达两千余万元。“是‘中国绿色铸造小镇’的‘明星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总公司来这里投资。如今这里又获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让我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该负责人说道。 为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竹箦镇政府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镇投融资平台公司出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本注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设备租赁、基础设施代建等方式,鼓励引导骨干企业技改扩能、向园区集聚发展,并加大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 目前,园区拥有铸造生产型规模以上企业12家,产品覆盖汽车零部件、风电、核电等20多个系列两千余个品种,年铸件产量近30万吨,纳税销售收入占全镇工业销售的56.5%。 依托转型升级 致力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使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已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和基本国策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铸造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走之路。 有着“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竹箦铸造企业依托转型升级,开启绿色发展的“领头羊”。在科华控股厂区内,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车间内整齐排列着各种先进设备,地面干净整洁,跟传统铸造企业车间相比,这里更像是技术研发中心。“我们原本是一家小型机械铸造厂,能有今天的发展,要归功于绿色转型。”公司董事长陈洪民告诉记者,企业投入巨资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并进行技改,实行环保清洁生产,实现铸造全过程节能减排,此举不仅成就了科华的技术新高度,更让科华的绿色转型路在全球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近年来,竹箦镇铸造企业纷纷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由传统铸造业向绿色高端制造业转型,仅技改投入就高达25亿元。所有铸造企业全部淘汰了小炉径、冷风冲天炉,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铸造设备,提高设备的成套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作业环节,降低用工成本。目前,12家铸造企业新建、改扩建引进了26条代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造型线、浇注线和砂处理生产线,工艺装备水平的大幅提高,明显改善了职工劳动环境,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绿色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2018年6月,竹箦镇政府与柳州市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铸造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正式签约落地,真正为竹箦镇铸造企业打通了绿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铸造废砂、废渣、废灰等铸造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预计将于今年6月份投产。该公司董事长任文强告诉记者,项目投产后,将把园区内铸造企业的铸造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处理后的70%可返回给企业进行循环使用,剩下的30%尾矿废渣、废灰等废弃物被用来生产透水建材,降本增效,绿色环保,实现铸造企业和环保企业双赢。 突出科技创新 打造品牌特色 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内在动力。尤其是铸造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缺乏竞争力,稍有“风浪”,就会“翻船沉没”。近年来,竹箦多家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的无形资本,成为对接国际市场的最佳供应商。 新力机械铸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老字号”竹箦本土铸造企业,老牌企业如何焕发新的生机?公司董事长陈信华特别注重科研投入,每年用于科技研发的费用不少于700万元,今年更是成立了一支拥有30余人研发团队的新力技术研究院。除此之外,公司还把年轻的技术尖子送入清华等知名学府深造,培养出来的本土人才与外聘人才融会贯通,造就了研发奇迹。公司曾被评为“中国铸造行业千家重点骨干企业”“江苏省铸铁行业十五强企业”,产品多次在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获得优质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