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虽然媒体对霍顿比较冷淡,为什么他却从其他运动员那里得到了那么多的支持?那是因为国际体坛运动员之间的交往已深度社交媒体化。运动员在大赛中认识后,在Instagram等社交平台互粉、互动。由于各种原因,中国运动员平时也不使用Instagram这样的国际社交平台,而任何一个和霍顿有交往的运动员,都可以看到他的所有帖子被孙杨粉丝用中英文连篇累牍地谩骂,形成“霍顿是受害者”的印象。 3 最近有个叫做李子柒的四川姑娘,依靠自己一手一脚的田园生活火遍了全球。她算不算“文化输出”我说不上来,但我知道有许多外国人因此对中国有了兴趣,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这也让我想到被称为“中美合作最大的出口产品”的姚明。 2002年,新科状元姚明登陆NBA,对他的质疑就从来没断过:从一开始的质疑他瘦削的身板能否扛得动一场比赛,到后来的每场比赛都会有对手“故意”出肘子挑衅……不一而足。 前NBA球星、评论员巴克利更是在节目中放言:“姚明就是个菜鸟,只要他单场得到19分以上,我就当众亲驴屁股!” 这种对姚明的不屑与侮辱的言论,通过电视扩散到了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姚明并没有愤怒,当记者问及此事时,他淡定地回应道:“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得体、幽默、有教养,此回应,引得现场一片笑声。 那一年,我在休斯敦,见证了姚明是多么的努力和自律,没过多久,就轻松拿下了20+。而巴克利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当众亲吻了一头特别丑的驴的屁股。 巴克利亲吻驴屁股后不久,姚明在公开场合再次被问及此事,他的回应是:“巴克利就是在开一个玩笑而已…….我是很喜欢巴克利的,他为了总冠军那时候去了休斯顿火箭队,只拿100万美金的薪水,当然100万也很多了,但相对于他的身价来说,他愿意牺牲,做出牺牲来换取他的目标,这点是我非常喜欢的,我认为他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经此一役,姚明的高情商、幽默自信及不卑不亢,全被美国人看在眼里,很多美国人路转粉,同时也有一些美国媒体故意“设计”问题来考验他。 羞辱性的也有,比如有位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问姚明:“为何中国十几亿人里,找不出5个能打好篮球的?” 面对这种恶意的挑衅式提问,姚明没有愤怒,他面带微笑地回道:“美国3亿人,怎么找不出一个打乒乓球好的运动员?”记者尴尬至极,现场笑声一片。 还有一次,一位记者不怀好意地说:“在中国球服卖的最火的居然是麦迪,而不是你,你怎么看?” 面对这个坑,姚明依旧面不改色道:“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球迷早就都有了一件我的球衣了。” 姚明的临场应变能力,尤其是他化解危机时表现出来的高素养,从未让人失望过。他从来不靠煽情或者diss,连私底下和跟队记者聊天时也从未有过不尊重对手的言语。 比如同样是关于国家的宏大话题,姚明的表达就比孙杨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姚明:“你认可别人说你是中国的代表吗?” 姚明回答:“中国这两个字不是任何一个个体可以代表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应该发掘更多的闪光点去完成中国这个词,而不仅靠某一个或者是某几人个去说这就是中国,这太苍白了。” 4 打网球的李娜,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比赛中场时,她没有关麦就对着丈夫姜山大发脾气:“滚!” 在很多媒体人眼里,李娜是个有个性的运动员。帮李娜拍电影的导演陈可辛也说:“她不是一个圆滑的人。” 很长一段时间,李娜都被国内媒体描述成体制的叛逆者。多年以后,李娜对《纽约时报》记者提起这段往事时说:“过去,我真的常常被(负面新闻)困扰。现在我只是认为,也许(中国媒体)认为我还不够出名,所以他们想帮我更出名。” 不管面对什么样刁钻古怪的问题,李娜都能四两拨千斤,和姚明一样,微微一笑,用机智幽默的方式来对待。 她把diss,留在场上碾压对手。 无论是姚明还是李娜,从来没有见他们动不动说我代表谁谁谁。有理的时候说理,只有没理的时候才会上纲上线,把自己的个体利益强行和公众利益绑架在一起。 李娜不止一次说,她打球是为了自己,虽然可能也是为了国家,但更多地是为了自己。“当人们说我代表这个国家时,这顶帽子太大了。我戴不起。” 真正的爱是装在心里的:李娜一直强调最大的心愿就是办一个网球学校,不培养冠军,只为了那99%没法变成职业选手的小朋友,让他们可以一边打网球一边读书。 她说职业球员太苦了,但她希望孩子们能享受这项运动。 姚明就更不用说了,他专门成立了姚基金,致力于助学兴教,每年在全国组织篮球季,援建各种希望小学,多年以来不遗余力参与各种公益事业。 体育是通行世界的国际语言,只有体育可以打破政治、意识形态、宗教的壁垒。它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并不仅仅在赛场上体现出来。 5 而孙杨,赛场内的霸气,和赛场外的一言难尽,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有争议的运动员。 但姚明面对这种问题,都选择以幽默化解火药味。 2018年的亚运会上,韩国篮协主席方烈离场时对姚明说: “你们运气真好。 ”这种话,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认可对方实力的不友好的话。 但姚明则是有礼貌地伸出手,对这位韩国人说:“谢谢方教授,运气一般留给做好准备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个性”问题。比如姚明在篮球场上也会怒吼咆哮,攻击性十足,但在场下,他却是一个谦虚内敛的人。 说到底,还是“修养”的问题。有修养不等于没脾气,有修养的人即使是发脾气,也都能让人理解。他们的情感,于公于私,都真挚干净,没有太多个人的私欲,也能让旁观者打心眼里认可。 恐怕这才是姚明与孙杨的本质区别。 一定要在语言上压死对方,就为了过个嘴瘾,最后成功地把对手变成死敌——其实这不叫个性,本质上仍是巨婴。 更可怕的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粉丝。在那些粉丝眼中,什么修不修养、形不形象,那都不算事,只要能拿到金牌,为他们“争光”,泼妇骂街也是巾帼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