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各环节产能扩张速度差异化 多晶硅环节2019年国内产能扩张脚步放缓,产能利用率下降促使行业内部整合淘汰。近年来多晶硅料价格持续走低,小型企业生产入不敷出,纷纷开始检修停产,相对地,大型企业既有产能满产,新增产能逐步爬坡,整体运营情况良好,2019年预计产能提高至57.44万吨,但总体产能利用率预计将下跌至60%。 受下游电池片技术影响,硅片单晶化趋势加快,单晶、多晶硅片2019年价差扩大,成为硅片厂扩大单晶硅片产能的推动力。单晶硅片和对应的下游电池片技术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发展方向。随着电池厂PERC产能扩张脚步的加快,单晶硅片供给偏紧,单晶和多晶硅片的价差可能持续拉大。预计这种紧张的供求关系会持续到2020年单晶硅片产能陆续爬坡,未来单晶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PERC电池片扩产高峰已过,目前产能集中度处于较高位置。由于多晶产品的降本空间有限,诸多电池厂商纷纷转向单晶电池片,2019我国PERC电池厂商产能预计将超过90GW,在总电池产能占比预计达到60%左右。同时新的技术迭代正在酝酿,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组件产业积极扩张产能,备战光伏平价时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光伏组件产能领导国家,大量出口海外。2019年中国大陆组件产能合计178GW,同比增长25.26%,占全球组件产能的75.87%,预计未来光伏平价、竞价上网后光伏产能保持稳定。 1.3.1 多晶硅价格有望进入上行区间 受光伏531新政的影响,行业需求大幅调整,硅料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2017、2018年国内多晶硅企业开始扩产,2018年Q1国内多晶硅产能陆续开始爬坡。供给侧产能爬坡遇到需求侧“531”新政,供求关系剧变,多晶硅价格从最高点127元/千克一路跌至60元/千克左右,降幅超过50%,目前趋于稳定。 多晶硅环节2019年国内产能扩张脚步放缓,产能利用率下降促使行业内部整合淘汰。近年来多晶硅料价格持续走低,小型企业生产入不敷出,纷纷开始检修停产,相对地,大型企业既有产能满产,新增产能逐步爬坡,整体运营情况良好,2019年预计产能提高至57.44万吨,但总体产能利用率预计将下跌至60%。 企业产能利用率分化明显,龙头企业规模效应带来高开工率。即使多晶硅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但龙头企业表现优异。龙头企业在60元/千克的价格水平仍保持盈利,协鑫新疆、通威包头等多晶硅项目生产成本预计低于40元/千克,优质产能在行业寒冬将淘汰劣质产能,预计多晶硅行业龙头企业扩产脚步将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 多晶硅国内自给率提高,光伏产业链下游综合成本下降。我国多晶硅依赖进口比例较高,2012年对外依存度高达53.82%。随着近年来国内硅料质量提高、行业产能扩张,我国硅料进口比例不断向下降,2018年降至35.83%。硅料环节国产化率的提升预计将传导至中下游,为光伏平价做出贡献。 由于硅料大规模产能扩张已经减缓,随着国内需求的好转,硅料价格有望出现反弹,成为2020年价格最为坚实的环节。当前单晶料占比50%左右,仍然具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随时单晶料占比提升,将显著增厚硅料生产商业绩。 1.3.2 单晶硅片2020年价格承压 受下游电池片技术影响,硅片单晶化趋势加快,单晶、多晶硅片2019年价差扩大。单晶硅片和对应的下游电池片技术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发展方向。 同时这种价差会成为硅片厂扩大单晶硅片产能的推动力,预计这种紧张的供求关系会持续到2020年单晶硅片产能陆续爬坡,未来单晶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硅片行业价格走低,产能利用率下滑,行业迎来转型期。随着2018年光伏新政的打击,硅片行业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87.33%骤降至2018年的73.16%。伴随着总体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单晶硅片供给偏紧,行业产能扩张大多为单晶硅片扩产项目,协鑫、中环、隆基、晶科在2019年内分别新增10GW、12GW、8GW、5GW单晶硅片产能,行业转向单晶硅片。 硅片行业产能利用率初步分化,高产量企业接近满产。硅片行业转型期到来,单晶硅片供给偏紧,龙头企业率先布局,产能爬坡开产时间较早,在手产能接近满产;行业需求推动,小企业产能利用率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