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以听障儿童的“一人一案”康复模式为基础,拓展研究多重障碍儿童“一人一案”康复模式。其中,听障儿童“一人一案”康复模式基本框架为康复评估、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方案、阶段康复总结、再评估、制定新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新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新的康复总结。无锡特效参展老师表示,探索听障儿童“一人一案”康复教育行动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特殊学生拥有个别化、定制化的学习课程,实现多元发展。 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 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导课堂”样态研究 “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导课堂样态研究”是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在无锡市梁溪区“深度学习·思维课堂”改革的大背景和省“十二五”课题《教师伦理支撑下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的案例研究》的深化研究,旨在彻底打破儿童思维单向化、扁平化与单一化的局限,充分探索高阶思维培育的教学策略,以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撬动课堂变革。自2018年9月以来,赵国防校长带领研究团队对“学导课堂”进行了顶层设计:确立了“以学为本,循学而导”的核心理念,“先学后导,以学代导,循学而导”的基本原则,以期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实践让儿童带着思考真正“站在课中央”;让教师带着思想真正成为儿童成长的“导师”和“助手”;让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融合,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与“助推器”。 通德桥实验小学还通过“课题引领,课程推进,课堂普及,课例积累”这一有效机制,帮助师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对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积极进行了整合、探索,开设了棋类、跆拳道、健康环境等课程。老师备课由“教案”逐渐转向“学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评价与追问,关注作业分层设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各教师团队也围绕研究主题,共同经历课例研究过程,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操作的案例。 无锡市侨谊幼儿园 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 无锡市侨谊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成果《幼儿人格发展的课程叙事》受邀参加了本次教博会。为了将研究成果推广辐射给更多的教育同行,侨谊幼儿园吴昀园长带领课题组老师们重新审视、梳理凝练,以更高的质量、更宽的视角呈现他们对人格、对儿童、对课程的理解与思考。 同时侨谊幼儿园也受邀参加了以《课程叙事:幼儿人格发展与课程建构的对话互动》为主题的论坛沙龙活动,这也是江苏省唯一一家入选教博会论坛的幼儿园。沙龙活动中,吴昀园长的主题报告从“与课程叙事的初相识、课程叙事成为幼儿的成长方式、课程叙事成为课程的建构方式”三个部分阐述了侨谊以课程叙事为抓手,助推人格教育“落地生根”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名师工作室导师,吴昀邀请了三位工作室学员现场进行了交流分享。姚雯文老师在《与美对话,唤醒儿童心灵深处的自然表达》的分享中提出让儿童与世界对话,引发儿童心灵情感的释放性表达,让孩子建立、拓展与艺术的连接。石妍老师分享了《多重对话:幼儿人格发展课程的审议与实践》,提出聚焦“对话”,不断拓展对话的内涵外延,注重与教育文本、教育现场、教育资源的对话,在对话中认识儿童、回归教育,在对话中提升课程质量。 |